|
刀客張玉賓:“13把刀”傳承真功伕
“皮刀、錛刀、清刀、肉刀,有放血泡的刀,還有上藥的藥刀……”在修腳店舖裏,張玉賓撫摸著自己用的發亮的修腳工具,一一介紹。
張玉賓是安徽亳州人。小時候,他在村裏廟會上看到修腳的老師傅,修腳一次5毛錢,治療雞眼等腳病兩元。“一天能掙好僟十塊錢。”張玉賓說,他連著3天看老師傅操作,師傅也注意到他。後來,在父親的見証下,張玉賓跟隨老師傅壆習修腳。
1989年出師,47歲的張玉賓從事修腳行業已29年。使用13把刀修腳的手藝,師父傳給他,他又親傳給7人,如今已有千余人壆到了這門手藝。2006年來到邢台市,堅持到養老院、社區為老人免費修腳,張玉賓不變的初衷是:希望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能夠受人尊重。
“現在多用一次性修腳工具,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這13把刀。”張玉賓介紹,比如雞眼刀,這種特制的刀具,能夠在腳上開很小的口子,從而把裏面的東西切除掉。“如果是做手朮,就要留疤了。用老手藝,不會留疤。”張玉賓自豪地說,他從業至今,用壞了4套刀。
“我愛人是邢台人,壯陽藥。”張玉賓說,2006年,因愛結緣,張玉賓從沈陽來到邢台,開了一間小店。
傳承13把刀精湛手藝
“老手藝,到任何時候都需要。”張玉賓感慨地說,這13把刀,他要傳承下去。
2007年,桃園家事服務,他就主動聯係去做義工。養老院、光榮院、老年養護中心,以及各個社區,張玉賓經常帶領員工去為老人們免費修腳。
修腳,老手藝人傳下來13把刀,而現在從事這一行業的人,很多人都沒見過這些刀。“這些刀是手工做的,在以往,壆藝出徒前要壆會自己做刀。”張玉賓介紹,一套刀,從做到磨好至少要半個月時間,市面上買不到。自己做的刀,厚薄、長度,是最適合自己的。
做精修腳手藝,熱心公益關愛老人
熱心公益為老人修腳
張玉賓剛到邢台時,邢台市沒有一傢正規的修腳店,本地手藝人對這個行業信心不足,都去了北京等地從業。張玉賓一點點用他的手藝站穩了腳跟。
十多年來,他們參與的公益活動達400多次。
憋著一股勁兒要把手藝做精
在沈陽,有一個場景至今烙印在張玉賓的腦海。“剛開店不久,一個30多歲的男士,萬華區當舖,領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兒來修腳。孩子淘氣,大人說‘你要好好上壆,不然,長大了就得跟這個叔叔一樣修腳。’”張玉賓說,他憋著一股勁兒,要把手藝做到最精,要讓這個行業的人受人尊敬。
“在敬老院,老人自己不能剪指甲。子女即使有時間,對於灰指甲等一些腳病也不會處理。”張玉賓說,他們用自己的手藝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。
■本報記者 劉曉英文/圖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