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新华社台北11月24日电(记者张钟凯 刘刚 赵丹平)1980年,在日思夜想母亲32年以后,台湾状师高秉涵终究收到了一封家信,而他却迟迟不敢打开。
“我怕得悉娘已不在了。不打开,有个念想,娘就一向活在内心。”82岁的高秉涵拿着信的影印件,双手不住地颤动。30多年里,这封信被无数次打开,再次看到还是红了眼眶。
高秉涵本籍山东菏泽,13岁时由于战乱跟从避祸的人来到台湾。在那段流离失所的日子里,他曾饿得与猫狗抢食,但仍是坚强地活電熨斗,了下来,只为临别时母亲的叮嘱——“要好好在世回来见娘。”
但高秉涵仍是晚了。他从信中得悉,母亲已归天,后半生一向都在念道着他。
没能见到母亲成为高秉涵今生最大遗憾。在他的书房里,一向挂着母亲生前穿过的衣服,“这是我的宝”。孙女说,每次地动,爷爷老是先抱着太奶奶的衣服跑出来。
思亲之苦、丧亲之痛,让高秉涵对与家人分手的台湾老兵的处境感同身受。他们过年过节时常常聚在一块儿,大师说的至多的话就是“想家”“想妈妈”。不会唱歌的他随着老兵学会了一首歌——《母亲您在何方》。
大陆在鼎新开放以后起首提倡开启两岸交换,而台湾政府却依然对峙“不接触、不会商、不当协”的“三不”政策。1987年,思乡心切的老兵们走上陌头,起头了返乡省亲活动,高秉涵也介入此中。昔时10月15日,台湾政府颁布妞妞規則,发表开放部门台湾住民到大陆省亲,间断了38年的回家路终究开启。
尔后,无数老兵陆续圆了“回家梦”,但是,另有一部门人没能比及这一天,带着对故里的忖量离世。昔时拉扯着高秉涵到台湾的菏泽籍老兵们生前拜托他:等回家的路通了,必定要把他们的骨灰送回故里。
“在世已做游子,死了拒做游魂。树高千丈,饮水思源。”这是那时传播在台湾老兵中的一句标语,也成为了高秉涵后半生一向在践行的许诺。
从1991世界第一成人,年起头,高秉涵陆续将老乡的骨灰送回故里,家里至多时曾摆放了7个骨灰坛,邻人一度开打趣说他“不做状师做法师”。厥后又有愈来愈多不熟悉的人也闻讯前来找他帮手,20多年来他已送回约150个老兵的骨灰,让离乡的孤魂饮水思源。
高秉涵是以成为很多孤独老兵的告急联结人。2016年的某一天清晨,高秉涵被病院的德律风唤醒,一名96岁的老兵处于垂危之际。这位白叟因罹患糖尿病截肢,没有子嗣,始终没能踏上故里的地皮。
“我对他说,老哥啊,你安心,我必定会把你的骨灰送回故乡,让你饮水思源!”高秉涵回想说,那时老师长教师止不住老泪纵横,没过量久就闭上了眼睛。
现在高秉涵已子孙合座,退休多年的他依然奔波于两岸之间,继续从事帮亡故的老兵送骨灰等公益奇迹。他说本身今生最大的心愿,就是在有生之年见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。
高秉涵很是担心当前台湾政府“去中国化”的教诲,他上六年级的小孙女曾对他说“你是中国人,我是台湾人”。但他上高二的外孙女则跟他说过,汗青是没法扭转的,文化是没法堵截的。这让他感触抚慰不少。
“小孩子的时辰好乱来,长大了大师就城市大白。兄弟就是兄弟,我有信念,两岸不成能分隔。”高秉涵说。
高秉涵屡次暗示,本身只要还能动,就会继续帮老兵们送骨灰和为公益奇迹奔波。三年前他就拟好了遗言,此中写道:“‘饮水思源’已经是我生命的品牌,也是以而得到‘冲动中国’代表人物之光荣。我往生火葬后,即送往菏泽故里,将骨灰撒在高庄附近的田园里,不作墓,不立碑。” |
|